近年来,南乐县审计局切实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不断探索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路子,建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联动并行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打基础,着力建立联动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工作决策机制。成立由县委领导任组长,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决策。
二是组建联席会议,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组建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定了《南乐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事项。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操作机制。先后出台《南乐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南乐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南乐县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制度》、《南乐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谈话制度》等,为科学制定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审计、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等提供了具体操作要求,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确保了审计成效。
二、提质量,着力促进审计转变
一是促进传统账面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2012年以来,南乐县审计局先后组织审计人员40余人次参加省审计厅、市审计局举办的AO认证考试,4人参加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审计水平迅速提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由2012年前的空白达到现在的30%,审计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是促进单一离任审计向任中、离任审计相结合转变。南乐县审计局坚持以组织方式创新作为突破口,大胆尝试,逐步将审计方式由原来离任审计为主向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转变。2013年在濮阳市率先组织对7名经济管理部门及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审计,揭露问题5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20余条,督促整改问题30余项,使被审计单位防患于未然,起到了“预警”作用,在全县取得了积极影响。
三是促进项目条块审计向综合审计转变。南乐县审计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重点,促进审计模式由过去的项目审计单打独斗向多项审计有机结合转变。采取“三审合一、一审多用”审计模式,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一次审计产生多项成果,满足多个方面的不同要求,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扩展了审计的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促转化,着力发挥监督职能
一是以审计情况反映为载体,发挥审计“预警器”作用。2012年以来,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报送《审计专报》24期,先后被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8次,根据批示精神,督促相关部门整改问题12项。先后向上级相关部门报送《审计工作信息》200余篇,被采用或转发120余篇。
二是以案件线索移送为载体,发挥审计“反腐利器”作用。2012年以来,共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6项,向主管部门移交线索4项,有6人被追究党纪政纪处分,其中行政撤职处分2人,达到了正本清源、惩前毖后、以儆效尤的效果。
三是以促进完善制度为载体,发挥审计“保健医生”作用。2012年以来,共对2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50余条,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建议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制度30余项,改进财务管理措施50余项,整改违规资金1.13亿元,规范了其财务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014年元月,县委、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出台了《领导干部工作调动账外财物交接办法》,全面规范了领导干部工作调动账外财物交接工作。(南乐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