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审计局 赵鑫鑫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而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报告中所传递的信息质量。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要确保真实准确、内容精简、逻辑清晰。
准确性。一要深度掌握项目背景。明确当前的形势任务、上级的总结要求、涉及的工作内容,时刻牢记解民情护民利,坚持实事求是,保证审计观点不偏、不散、不离。二要严格核准审计证据。对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时,应熟悉与该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梳理其定性需要的要件,比对取证材料,对缺少的要件进行补充取证,更好地支撑问题定性。三要适当引用审计法规。法规要完整地涵盖相关问题,逐一引用法规,与问题一一对应;与审计事实相对应,避免使用目前仍未废止但不符合改革方向和精神的法规条款。
精简性。一要采用降维思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审计检查结束后,要基于大量的工作底稿构成的网状发散形态的信息,提炼形成树状的问题框架,不断减少信息维度,同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二要精炼语言表述。在吃透问题的基础上提取关键词句和核心部分,利用语言组织能力进行加工和整合,词语的选用要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规范,更要注重合理搭配、符合语境、便于理解,避免出现歧义和前后矛盾的现象。
逻辑性。一要应用结构化思维。报告的逻辑顺序展现了提炼组织报告时的分析过程,根据过程的不同,逻辑顺序一般分为演绎推理、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序顺序等,开始动手之前,要将主题思想放入合适的框架结构中,更清晰地说明观点。二要突出主要问题。审计报告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认真梳理提炼报告反映问题,要善于取舍,提其纲、摘其要,做到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把主要问题说清楚,次要问题简明扼要,力保中心明确,主次分明。